总理首提“工匠精神” 看技术与责任的双重拷问

发布时间:2016-03-11 16:33:59 来源:柏嘉集团

工匠精神.jpg

李克强总理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总理.jpg

总理为何要提工匠精神?总理提到的“工匠精神”究竟是什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它是舶来品吗?怎样才能匠心归来?本期【土木极客】为你解答。

“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

@乔志峰:我的理解是,“工匠精神”就是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把技术做成艺术。有“工匠精神”的人,不管他是一个电焊工或是木匠,抑或是从事其他职业,他都会将其视作一种信仰,力争做到尽善尽美,绝不会浅尝辄止,更不会敷衍应付。而具有“工匠精神”的管理者,则会对产品和管理的任何细节都充满了近乎狂热的苛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他们永远的追求。

@刘锤:某次摩托骑着骑着前轮开始有异响,跑去修理店找师傅看。师傅看了半天,最后发现是时速上了35公里就开始响。折腾了4个小时,终于试出来是原厂轮轴没封闭好,雨天进水轮轴锈了一块,换了轮轴,妥了。过了三四天,师傅给我打电话,说他琢磨了很久,研究出来不是轮轴问题,而是车本身装配问题,轮轴应该加个垫片封水,如果我就那么骑走了,以后一定还会出问题。看起来挺普通的事儿吧?仔细想想,一个修理工有心思去替用户多研究“为什么”,这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与“工业精神”有什么区别?

@ Chaowen

工匠精神是追求从99%99.99%的精益求精。相对工匠精神,还有一种相对普通而常规的产品理念,即符合工业标准即可,姑且我们暂称之为工业精神吧。

中国人有没有“工匠精神”?

@ 匠人志: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庄子》中就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钻研境界。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和音律的。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厨师回答说,十九年了,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动起刀来非常轻,哗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不明觉厉有木有?被中国古代的工匠境界折服了吧!

为何要在此时提出“工匠精神”?

@黑猫墨墨:

时至今日,重提“工匠精神”是对于品质要求的回归。人们希望产品从快速的工业化批量化生产中放慢脚步,追求工业设计及其个性化创新。严格来说,极致的“工匠精神”只存在于奢侈品当中,而随着人们对于设计和美的要求,这种精神也在向平民化产品渗透。升级的消费需求在呼唤“工匠精神”。解决温饱之后,市场面对的是一群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他们固然喜欢物美价廉,但同时也愿意为新技术和高品质体验“埋单”。

如何才能匠心归来?

@北风吹:

匠心归来的关键是认真敬业,一丝不苟;是深耕细作,提升质量;是转变观念,学习创新;是默默的付出与收获。

@ Thinker:

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承匠人精神固然要借鉴他人的经验,但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盲目崇拜,我们应该从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寻找根和魂,坚守民族情怀,传承中华匠心!在岗位上坚守本分、不断进取、努力专研是“工匠精神”;支持民族工业发展、消费中国品牌的产品是“工匠精神”;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关爱手艺人,尊重认可每一位匠人作品的价值也是传承匠人精神。

总理首提工匠精神,不仅代表政府真正看到了中国制造的软肋,也为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更适用于建筑行业。

为什么我们能克服很多世界级建造难题,但工程渗漏等质量通病却一直解决不好?

为什么我们有数万家建筑业企业,但真正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政府下很大力气整顿建筑市场,但违法违规乱象不止?

建筑业的短板在哪里?

除了体制机制弊端之外,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全行业“工匠精神”严重缺失。

30年前,建筑行业创立了鲁班奖,在弘扬工匠精神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引领作用。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企业追求鲁班奖主要是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出发,鲁班奖带来的投标加分,远远超过了鲁班精神对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影响,甚至有众多的从业人员根本就不了解“工匠精神”。

多年来,行业一直在说改革,尤其是今年要举办全国建筑业大会,行业充满期待。在体制机制等层面的改革之外,真应该将“传承工匠精神”列为建筑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大力推广“优质优价”,这才是影响深远的治本之策。这不是为了简单地附和总理的倡议,而是行业长远发展之必须。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两个国家?因为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改进,把99%提高到99.99%

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

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别无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才誉满天下、畅销世界。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专利,日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

当“工业4.0”红遍中国大江南北之时,一波接一波学习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热潮不息。有人却想,有了工业4.0,我是不是就可以偷懒了?

我们的问题恰恰在于,全社会普遍过度追求短期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

项目业主为了献礼,等不及混凝土正常凝固就催着施工单位往下干;工厂老板等不及工程师匠艺精神开花结果,社会也等不得工厂精雕细做。这意味着,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痴迷,不再能得到回报。这就摧毁了工匠精神所必须经过的煎熬。

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木工,会专注于把模板制作得严丝合缝、尽善尽美,即使这么做会影响到他的工作量和收入;

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项目经理,一定会严控每道工序,绝对不会长期不在现场;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