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讯,“未来中国市场最大的蛋糕不是房地产,而是轨道交通。”近日,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在施耐德电气轨道交通峰会上如是断言。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39座城市获批建设地铁,预计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左右,这意味着城市轨道市场将有逾10万亿元的投资空间。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情况下,如此大规模投资对于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来说自然是一个发展良机。1999年2月,原国家计委下发的《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无论使用何种建设资金,其全部轨道车辆和机电设备的平均国产化率要确保不低于70%。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相关部门转发了该《意见》。4年后,国务院办公厅再次下发《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对国产化率达不到70%的项目不予审批。
但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国产化的认识和理解不尽一致,歧视国产轨道交通产品情况还时有发生。有些地方和企业在招标文件中甚至明确指定只采购如ABB、西门子等国外企业产品,直接排斥和歧视国产品牌尤其是民营企业产品,致使民营企业产品无法真正进入轨道交通市场。
如果要让民营企业能从10万亿元中分一杯羹,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首先是制定明确的游戏规则。”沈阳高压成套开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英说,其实规则已经有了,就是有关政府部门得真正监管起来,而非放手不管。《政府采购法》第九、十条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
为了推动这一法律精神能够执行下去,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耿洪臣等参与的42位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建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设备产化率的监管和考核,出台细则界定审批权限,支持和保障我国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
其次,采购设备要严格按照设备的技术参数为标准,达到要求的都可进入中标范畴。张文英表示,国内一批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涌现出来,其中一批企业在技术上也获得了突破。目前,国内已有7家企业掌握了国际先进车辆制造技术;有100多家企业拥有了盾构机、交流开关、自动系统、售检票等系统的国际先进自主化核心技术。
比如沈阳高压成套开关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交流开关(GIS)2003年首台套应用于南京地铁1号线,一直保持安全无故障运行,一举打破3家跨国公司在该产品上的垄断,每台设备价格由90多万元降到20万元左右。沈阳远大集团早已攻克地铁屏蔽门系统的自主研发和生产难题,并在沈阳地铁实现了首台应用和安全运行。
更为重要的是,使用国产品牌能够降低轨道交通投入成本。它能使城市地铁关键设备造价平均降低50%——55%,每公里工程造价也从7亿元降至目前的4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