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就是脑洞大开啊,智利竟然在世界最干的沙漠筹划建立水电站。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相关组织的环评,正在寻找投资商加盟。
只是,水从何而来?智利方面提出了一个大胆构想:利用太阳能把海水抽到山顶水库,然后让海水倾泻而下用于发电。
据悉,智利能源企业瓦尔哈拉公司计划在阿塔卡马沙漠建造一座装机容量300兆瓦的水电站,预计项目将耗资4亿美元。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除南北极外最干燥的沙漠,年均降雨量仅为1.5厘米,不过,该沙漠地理位置特殊,西邻太平洋,东靠安第斯山脉,令智利设计师们寻获了一个“新思路”。
根据瓦尔哈拉公司的设想,可利用太阳能把太平洋的水抽到安第斯山脉顶峰的两座水库里,然后让海水向下流经水电站发电。专家介绍,此举目的是克服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一大缺陷,即不稳定性。由于日晒程度、风力大小随时在改变,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均难以保证稳定,而安第斯山脉的不少高峰海拔在6000米以上,通过水势落差便可确保稳定发电。
上星期,这一沙漠水电站项目顺利通过环评。瓦尔哈拉公司正在寻找投资商,争取2016年下半年开始动工,用3年半时间建成这座水电站。
扩展阅读:
阿塔卡马沙漠为什么如此干燥呢?一部分原因在于来自南极的寒流产生了很多的雾和云,但并没有降雨;另外一部分原因是东面的安第斯山脉就象一道屏障,挡住了来自亚马孙河流域可能形成雨云的湿空气。
但在这里却生活着100多万人。没有水,他们就用一张张稠密网幕,捕捉翻滚过山峰上的浓雾。让浓雾在网表面凝聚成水滴,再用管道引来应用。他们凭借这种方法及从蓄水层中采集的少量地下水,种植橄榄、西红柿和黄瓜。而在高原上的人们则依靠高山雪水种植作物,放牧骆驼、羊驼。
另外,阿塔卡玛沙漠还是世界的“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特别是1845-1936年的91年从未下雨,一般来说,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而阿塔卡玛沙漠正好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所以常年高温少雨,属热带沙漠气候。
阿塔卡马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的自然环境,这里土壤荒瘠、强酸性,连细菌也不能存活,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是因为缺水。这里每十年的降雨量,只能用毫米来度量,而在沙漠的某些部分,已经数百年都没有出现过丝毫的降水迹象。